泡脚也有风险,泡脚狂人要谨慎啊!
2014-11-19       懒人家政

       近日,汉口一名46岁的妇女因深夜在家用热水泡脚,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,经抢救无效后离世。气候渐冷,泡脚这种低成本的保健方式又被炒热。然而,看似简单的泡脚,却非人人都合适。快来跟小懒人学习一下如何正确的泡脚吧,记得转发一下提醒身边的热哟!

       热水泡脚的助眠作用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了。对于健康的人群,热水的温度为40度,泡脚时间20分钟就可以辅助睡眠了,但对老年人和睡眠本身差的人效果不大。

       热水泡脚对下肢缺血的病人有一定好处,能在不加快心率、不降低血压的情况下,增加心脏冠状动脉储备,增加对心肌的供血。

       此外,热水泡脚还可以作为不可治愈的住院癌症病人放松治疗的辅助方法,帮助病人放松,带来舒缓疼痛、提高舒适度的效果。

       但是,如果对于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来说,泡脚时间较长、温度过高,会由于局部血管扩张,造成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,还是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的。

一、糖尿病患者不适宜热水泡脚

       糖尿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也是许多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一般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,足部末梢神经因出现问题,对温度不敏感,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,他们却感觉不出来,因此热水泡脚特别容易造成烫伤。而且糖尿病足患者一旦烫伤,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,若不及时就医,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、溃烂、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截肢。

二、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不适宜热水泡脚

       静脉曲张是一种由于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的血液淤积血管肿,静脉曲张一般常见于肢体前端,比如手和脚,因为这些地方距离心脏最远,血液流动速度慢,属于回流障碍问题。是不是热水泡脚就能加快这种血流速度了呢?

       其实不然,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,温度的升高改善不了静脉瓣膜的功能,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,反而会加重静脉回流的负担。

三、足癣等皮肤病患者不适宜热水泡脚

       很多人认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的症状,其实是一个误区。

       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,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。许多足癣患者因为痒,觉得用热水烫洗后就舒服多了,可以起到杀菌作用。其实这种以热止痒的做法,往往起不到效果,泡过之后,患处不仅更痒,还可能出现水泡等。热水使足部毛细血管的扩张,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。曾有报道足癣患者因温水泡脚诱发感染丹毒的情况。

       对于皮肤病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,一定要按照外科处理原则,敞开伤口干燥通风才行。

四、幼儿不适宜热水泡脚

       众所周知,人类足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就是足弓,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缓冲行走和跑跳时对人体的震荡,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,同时还可以保护大脑、脊椎和胸腔、腹腔内的器官,是人类的“减震器”。这一结构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,因此保障宝宝足弓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。如果经常性用热水给儿童泡脚,会给足部神经、血管的功能带来一些影响,尤其是频繁的泡脚或烫脚更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,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,长此以往,会增加扁平足的风险。

       如果你不属于上述情况,养成热水泡脚的习惯还是有好处的。但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.水温不要过高

       生活中,有些人习惯用很热的水把脚泡的通红,并以为水温越高效果越好。事实上,泡脚水不能太热,以40℃左右为宜。如果水温太高,双脚血管容易过度扩张,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,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。同时,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脂膜,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。

2.时间不宜太长

       每次泡脚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,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和心率会加快,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。此外,由于血液会涌向下肢,有人会因脑部供血不足,感到头晕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。

3.先用手试温度

       泡脚时,不能确定水的温度时,建议用手试而不是用脚试,因为手比脚对温度更敏感。对于糖尿病足患者,洗脚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,以免烫伤。